今年以来,昌都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,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,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我市服务业呈现稳中有升发展态势。1-5月份,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.47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5.56%。
一、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分布情况
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家,其中,道路运输业4家,航空运输服务业1家,电信、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3家,专业技术服务业1家。从营业收入来看,电信、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,实现营业收入1.81亿元,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3.28%;航空运输业、道路运输业、专业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.24亿元、0.14亿元、0.28亿元,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9.72%、5.67%、11.34%。
二、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特点
(一)营业总收入增速不明显
受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影响,有2家服务业企业被调整出本市服务业企业联网直报名录库,其中,1家规上邮政服务业企业由其总公司直接开展联网直报,1家从事资本经营的投资企业因主营业务发生根本性变化而退库。因此,服务业企业名录库的调整是导致营业总收入增速不明显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1家联网直报道路运输企业因执行有关要求,原主营业务被剥离(营业收入大幅下降33.33%),也是导致营业总收入增速不明显的重要原因。
(二)航空运输业、专业服务业等行业快速增长
得益于航班航线的增加,全市规模以上航空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较为明显,同比增长26.32%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小城镇建设的异军突起,带动建筑设计行业企业业务量和营业收入增加,全市规模以上建筑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64.71%,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64.71个百分点。
(三)从业人数平稳增长,劳动报酬有升有降
全市从事规模以上服务业活动的从业人员人数较上年同期仅增长7.11%,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降低1.64%,但考虑到服务业企业名录调整和经营范围发生变化,从业人员实际人数及收入都有显著增加。在不计劳务派遣收入的情况下,受经营范围变化影响,全市规上道路运输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9.09个百分点。电信、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企业因执行提速降费政策,使其应付职工薪酬下降4.55个百分点。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因营业收入呈爆发式增长,应付职工薪酬相应同比增长20%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我市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较少,规模偏低,行业间发展不均衡。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9家,企业营业收入户均值只有0.27亿元。分行业来看,户均值达到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仅有两个行业,分别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1.81亿元、专业技术服务业0.28亿元;道路运输服务业表现最差,户均值仅有0.14亿元。
三、发展建议
(一)建立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,做大做强服务业龙头企业
全市服务业企业除了电信服务业规模较大外,其余行业服务业企业规模均较小,而且缺乏品牌意识,难以反映出服务业发展的情况,对全市的服务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。必须要做大做强服务业龙头企业,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树立地方品牌企业,鼓励外地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进驻,学习和借鉴先进行业管理模式和经验。
(二)拓展业务领域,扩大经营范围
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服务业企业除了提高自己的主打产品市场竞争力外,还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业务能力,在产业链上下游或者相关产业上做文章,拓展经营领域,扩大业务范围,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营业收入,增加企业利润。
(三)积极推进企业入库,扩大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规模
根据现行统计制度方法的规定,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都必须纳入统计的范畴,通过网络向统计部门报送报表,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。因此,要积极推进符合标准的企业纳入统计,手续不全的企业加快手续办理。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库内企业的帮扶和引导,规范管理,帮助企业发展壮大。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库内企业的业务指导,做到应报尽报,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。